社交电视与用户互动
原文作者PABLO CESAR AND JENS F.JENSEN
单位CWI-Centrum voor Wiskunde en Informatica, The Netherlands
KONSTANTINOS CHORIANOPOULOS
Ionian University, Greece
Aalborg University, Denmark
摘要:起初,社会互动电视的概念似乎是一个重言之词。看电视一直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客厅里一起看电视 他们在屋外谈论昨晚的足球比赛,甚至打电话给对方,向他们推荐一个有趣的节目。不幸的是,直到最近,关于社交互动电视的研究 一直很稀少。家庭创新服务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是用户交互背后的交互技术,这种技术仅限于远程控制。炮台 因此,许多研究集中于扩展交互方法,例如使用上下文信息。本文从两个方面回顾了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社会发展。 电视和用户互动的各个方面。最后,我们提出了一项进一步研究的研究议程,这可能会将目前的互动电视服务转变为共享的经验。
关键词:社交互动电视;社交通讯;互动数字电视;机顶盒;用户互动
1.介绍
尽管人们对电视内容的质量以及电视活动的被动性提出了许多批评,但电视的社会用途也被记录在备受关注的研究中。特别是,使用视听内容作为开始和维持关系的占位符对于大多数电视用户来说是一种日常体验。然而,日常生活的压力和分散家庭数量的增加使得联合看电视变得越来越困难。
本文探讨了(1)交互式电视系统提供的社会能力和(2)服务的交互和导航能力的当代研究。一方面,当前的交互设备,如遥控器,限制了交互式电视提供丰富经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将社会传播纳入电视领域,将产生创新服务。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研究议程。
2.技术现状
我们调查了交互式数字电视系统的两个基本支柱:用户交互和社会通信。首先,远程控制是不够的,在某些情况下难以使用,因此需要面向提供非侵入式用户交互的研究。其次,研究电视相关的社会实践可以提高交互式电视应用的人际传播价值。
2.1用户交互
传统的交互式电视设置使用遥控器作为单个控制设备,这给用户如何在家中与内容交互施加了许多限制。例如,观众必须站在电视机前,只有一个人对内容有实际控制,搜索内容或聊天的文本输入变成了一个复杂的操作,键盘的数量被限制为四个箭头、频道号和颜色按钮,以及功能映射。D在遥控器上必须做大,从而操作更加困难。在扩展远程控制能力方面已经有了有趣的发现。例如,Aroyo 2007;纸质设备Berglund 2006;手势识别器Kim 2004;语音识别器Berglund 2004;以及家庭中的数字设备,例如移动电话Cesar 2007a;Lin 2005。手势、纸张、声音和日常物体提供了与电视内容交互的更自然的方式,而数字设备提供了反馈能力(例如,用于额外电视材料的第二屏幕)。我们之前对输入设备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传统遥控器的扩展、枕头或纸等日常物品的扩充、以及移动电话等其他个人设备的再利用。第一项研究技术是将当前模型扩展到新用途。例如,Berglund和Johansson 2004给出了用于远程控制的多模式能力的结果,Kim等人在2004年提出包括手势能力;后者尤其及时,考虑到Wii远程控制的成功。除了扩展遥控器的效用外,重新思考日常物体的可能性也产生了有趣的研究。贝格伦德等。2006年对利用数字墨水和纸张选择电视节目进行了广泛的用户研究。此外,带有情景传感器的活动枕头为Aroyo 2007提供了间接内容控制机制。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日常对象(如表)来操作媒体内容。最后,由房间中的传感器收集的上下文信息提供了可用于与内容交互的非侵入性信息。图1显示了未来家庭的草图,其中可以使用许多交互设备和技术来与视听内容交互。此外,在国内,移动设备已经用于控制个人录像机。例如,移动设备可以用于家庭中的辅助和个人显示以及控制交互式电视,如Robertson等人所示。1996;Kalnasasi等。2005;Cesar等。2007。最有趣的是研究提供通用遥控器尼科尔斯2002,所以不仅可以控制电视内容,而且可以,例如,家庭照明。最后,数字设备,如支持笔的平板电脑已经用于注释和操纵视听内容。例如,Cesar等人。2006年发布了沙发创作范例,允许观众使用沙发上的手机丰富电视内容。展示了使用手机作为扩展遥控器的一些例子。
2.2社会互动电视
社会互动电视的研究并不新鲜,早在1979年,韦伦斯就曾写过互动电视,它通过提供对方声音和视觉呈现的电子媒介,将个人联系在一起。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研究人员重新审视和重塑了社会互动电视,涉及人类连通性Agamanolis 2006、设计指南Oehlberg 2006、理论框架Chorianopoulos 2007、系统Luyten 2006和用户评价Geerts 2006。关于设计准则,奥尔伯格等。2006年提出了一些用于远程观看者之间的社会通信的设计策略(图3)。例如,如果远程进行同步电视观看,主要要求是促进公开远程观众的状态、偏好和活动的基本信息的通信。总体目标是以最小的干扰电视内容流的方式帮助会话流。在理论框架方面,Chorianopoulos 2007定义了基于两个维度的电视社会方面的分类:存在和传播类型。第一种涉及存在(共处观察者或距离观察),而第二种涉及通信的类型(同步或异步)。
最近开发了一些社交互动电视系统(例如,Telebuddies Luyten 2006;Amigo TV Coppens 2005;和Joost(图4))。他们表I的文章的应用领域伯恩豪普特等。2007 Rice和Alm 2007 Hemmeryckx-Deleersnijder和Soe 2007 Harboe等用户交互用户交互社会交互式电视社会交互式电视观看实践和输入设备老年人用户接口通过与看电视有关的电视社会实践丰富家庭视频呼叫提供即时消息比如消息和聊天以及好友的状态信息。它们通过包括同步通信来增强电视观看体验。另一方面,Cesar等人。2007b提出了一种通过朋友之间共享丰富的电视节目片段实现异步通信的解决方案。幸运的是,不仅开发了系统,而且发表了研究。例如,Geerts 2006比较了语音和文本聊天,并强调了电视环境中文本输入的困难,而Weisz 2007演示了连接性因子,同时为电视观众提供了聊天能力。
2.3代表性的文章
我们选择了四篇有代表性的关于社会互动电视和用户互动研究的文章。如表所示,伯恩豪普等人。2007年,Rice和Alm 2007主要关注用户交互,而Hemmeryckx-Deleersnijder和So2007和Harboe等人。2007研究社会互动电视。伯恩豪普等。2007年提出了创新的方法,基于创造性和好玩的探索,来研究国内外的交互技术。他们的研究特别关注遥控设备的未来发展。Rice和Alm 200研究了如何为边缘化的电视观众(老年人)设计创新的用户界面。虽然这些论文的核心是用户交互,作者也提出了社交接口的解决方案。另外两篇论文完全集中在社交互动电视上。首先,Hemmeryckx-Deleersnijder和Thoe 2007提出了丰富社会交流的新方法。他们聚焦于通过电视进行的视频会议电话,并认为更好的存在意识、可视化和上下文共享将丰富共享的体验。最后,哈博等人。2007年发布了关于各种(概念)设备在社交电视中的潜在应用的测试结果。例如,在观看电视时对音频连接进行原型测试。每篇论文使用不同的方法从用户那里获得结果。如表所示,人种学研究、绿野仙踪测试和原型测试都是本文的方法之一。根据主题和研究问题,应采用特定的方法或二者的结合。伯恩豪普等。2007年,为了了解客厅内外的当前趋势,使用了民族志研究。
本文提供了两个研究结果:客厅环境及其之外。他们的研究证实了以前的发现(例如,遥控器的复杂性)。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使用创新的方法进行民族志研究,即创造性的和好玩的探索,让评估者刺激参与者的创造力。表二。每一篇文章的方法Be Huopt等。2007 Rice和Alm 2007 Hemmeryckx-Deleersnijder和Soe 2007 Harboe等2007年人种学研究交互式剧院奥兹家庭试验向导奥兹原型测试重点组赖斯和Alm 2007使用两种可用性方法。首先,在现场表演中,专业演员、主持人、老年人和研究人员以有形的形式为用户界面提出了创新的想法。互动剧场之后是用户生成的对话和纸原型,然后19人被招募为绿野仙踪测试。Hemmeryckx-Deleersnijder和Thoe 2007使用现场试验和绿野仙踪测试。对于现场试验,三个地理上分开的家庭使用原型两到三个月,然后,由于其快速原型能力,完成了“绿野仙踪”测试,这有助于在最终系统开发之前的原型化阶段。最后,哈博等人。2007年进行了家庭试验和焦点小组,然后报告了创新社会互动电视系统的结果。参与者被连接一小时观看事先商定的节目,以调查他们对激活音频链接的工作原型的反应。然后,组织了七个重点小组来验证和扩展以前的结果。在焦点小组中,参与者被要求从描述社交互动电视场景的多个故事板中讨论他们的想法。这些文章中呈现的主要结果总结在表格中,包括开发关于家庭的民族志研究的创造性和文化探索,开发模拟真实世界人工制品以开发交互式电视服务的导航技术,他通过会话上下文共享来增强视频会议系统,并为社会互动电视发展新概念。2007证实了先前关于Kubey和CsiksZtMiHyali 1990的研究。例如,参与者认为看电视是一种背景活动,是一起做某事。此外,人们还喜欢扩展家庭的概念,即家庭成员外出时可以在家里访问内容和控制设备。然而,人们对安全和隐私提出了重大关注。Rice和Alm 2007收集了采用交互式剧场和纸质原型的全面需求。研究结果显示:(1)参与社会互动电视系统(例如,何时开始交谈)时需要礼仪;(2)遥控器的复杂性和声音作为一种互动方式的潜在用途;(3)在场的重要性。(4)为老年人定制应用程序,以限制功能。
最后,本文为视频消息服务提出了一些布局和导航技术,包括类似旋转木马的界面、半透明层和传统的滚动界面。作者得出结论,模拟方面的导航技术表三。2007 Rice和Alm 2007 Hemmeryckx-Deleersnijder和Soe 2007 Harboe等开发创新的文化探针隐私和安全问题是遥控的复杂性社交电视礼仪的需要遥控的复杂性存在意识的重要性用户交互(例如,语音)存在意识(e.例如,相框)上下文共享丰富了通信过程隐私是一个问题,社交电视可能不适合所有人(1)和(2)所有情况远程控制不是社交电视礼仪的一个选项需要对真实生活工件的存在意识更重要适合于参与者(例如,以相册样式组织视频消息)。Hemmeryckx-Deleersnijder和Thoe 2007确定了一些技术,例如存在意识,通过使用,例如,相框,并通过显式或隐式动作来共享彼此的背景,来丰富分离家庭成员之间的社会交流。在场感知有助于通过位于相框中的眼睛接触传感器发起电话会议。此外,日常活动的证据,如照片或图画,可以收集,并用来丰富沟通。例如,日常活动或对象可以在相框中或在交互式表中显示给其他位置的其他家庭成员或朋友,并用于框架会话。此外,这个家庭还获得了一个共享的公共场所(例如,相框或交互式桌子),以及尽管距离遥远,仍然保持在一起的感觉。根据Hemmeryckx-Deleersnijder和Thoe 2007的说法,尽管隐私是一个主要问题,但是存在意识提供的持续接近感超过了隐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仅限于因地理原因而分居的家庭,因为信任不是问题。这项研究与2006年阿加马诺利斯关于在场意识的研究以及黄2007年关于有助于联结感的物理制品的研究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哈博等人。2007年发现,社交互动电视可能不适合所有类型的节目,因为有些情况下,参与者不想打断媒体流。尽管如此,体育和真人秀被确认为包括社会能力的潜在节目。作者还建议进一步研究社交电视礼仪和非视觉暗示。存在意识被确认为未来社会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且用于解决选择与其他人共同观看的节目的问题。群组建模研究有助于选择适合特定观众群组喜好的内容Masthoff 2004。最后,在用户交互方面,文本输入被拒绝,并且参与者同意应该使用更自然的和非侵入性的方法。这里提到的文章代表了当前关于社交电视和用户交互的研究。总之,他们同意目前的遥控器不适合社交电视,需要更自然和非侵入性的方法与电视内容交互,以及使用日常物品和物理制品。扩大家庭和社会交流被视为丰富在社交互动电视中分享经验的机会,尽管这可能不适合所有类型的节目。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对隐私和安全性提出了主要关注。
4.研究议程
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个关于未来社会交互式电视系统和用户交互的研究议程的建议。直到最近,关于这些话题的研究还很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这个话题的统一的工作体系。表总结了拟议的议程。表四.社会互动电视和用户互动研究议程。用户交互社会通信传统遥控器的扩展日常物体的增强同步通信(远距离观看者)同步通信(同位观看者)异步通信(远距离观看者)异步通信(远距离观看者)异步通信通信(同位观众)语音手势与媒体内容交互的自然方式非侵入式方法手持设备作为通用遥控器存在意识,帮助通信流研究CSCW识别适合社交电视模式的类型社会交互式电话视觉礼仪非语言交流分享电视控制的社会协议分享视频片段作为赠送礼物的在线社区如何存储和保存当前的通信状态在用户交互方面,进一步的研究应该支付特别关注环境:独自在客厅看电视与和家人一起看电视不一样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8 (2014), 1710–1726 1932–8036/20140005
Advertising, Big Data, and the Clearance of the Public Realm:
Marketersrsquo; New Approaches to the Content Subsidy
NICK COULDRY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UK
JOSEPH TUROW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SA
This article addresses implications for democracy of two interconnected developments involving big data and the media. One is the targeting of consumers for advertising by marketers and the new data-capture industry that supports them. The other involv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advertisersrsquo; approach to subsidizing media content production. We describe these developments and consider their consequences for democratic life, drawing on classical and recent democratic theory (Paine, Dahl, Mouffe, Rosanvallon). We conclude that big datarsquo;s embedding in personalized marketing and content production threatens the ecology of connections that link citizens and groups via information, argumentation, empathy, and celebration as members of a shared social and civic space. Unless challenged, these developments risk eliminating the connective media necessary for an effective democracy.
Concerns have multiplied about exaggerated claims made for big data use i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boyd amp; Crawford, 2011). Our article looks more broadly at the consequences of embedding big data use in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Advertising practitioners conceive of big data in terms of many actionable points of information about millions of individuals. They are moving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using specific media environments (particular newspapers, magazines, or television shows) to reach target audiences that congregate there. Instead, ad practitioners home in on desirable individual consumers with technologies that reach those people at optimal times in optimal locations with advertising messages and, increasingly, publishing environments tailored to fit information about those consumers exclusively gleaned through various data-mining activities.
We are not interested here in how successfully advertisers, marketers, and the growing business sector that supports them use big data to meet their own ends. Our concern is with the unintended side
Nick Couldry: n.couldry@lse.ac.uk
Joseph Turow: jturow@asc.upenn.edu
Date submitted: 2013–04–10
Copyright copy; 2014 (Nick Couldry amp; Joseph Turow).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No Derivatives (by-nc-nd). Available at http://ijoc.org.
effects for democracy of advertisersrsquo; fundamental rethinking of the subsidy their business has long provided to media firms. Democracy depends on some effective form of participation, which media hav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sustaining. In Robert Dahlrsquo;s (1989) classic theory of “polyarchy” (the multiple frameworks that in large societies are preconditions for a working democracy), a regime is democratic to the degree that 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state and its citizens feature “broad, equal, protected and mutually binding consultation” (Tilly, 2007, pp. 13–14). But such consultation is not feasible without the common circulation of facts, themes, and reference points as background to the issues for consultation. Such shared public reference points go beyond news to include a wide range of materials—fictional stories, images, and songs (Dahlgren, 1995; Gerbner, 1972–1973; Williams amp; Delli Carpini, 2011)—a point neglected by original public sphere approaches.
Our aim is not to look back nostalgically to some imaginary media-sustained era of national consensus. To the extent that this ever existed in modernity, it was on the basis of damaging exclusions reinforced by the media institution and other societal power centers. Nor do we predict an allencompassing individuation in which people are completely disconnected from the larger culture. Our worry instead is with the progressive decline of the sources for a common agenda of contention and mutual acknowledgement that orients us at least to recognize each other (Honneth, 2007) as “consulting” members of a common social and political space. As Chantal Mouffe (2000) notes, democracy (if it is not to be just disguised violence) requires that social and political adversaries regard each other as legitimate adversaries, but that requires they share some “commitment to a system of reference . . . a way of living, or of assessing onersquo;s life” (Mouffe, 2000, pp. 74, 97). How is such a shared commitment sustainable longterm when advertisers and marketers pursue business goals that require, and professional content producers work by rules of thumb that increasingly permit, the optimal personalization of content to fit the features that mark off one consumer from another? Are we witnessing the birth of a new media logic— personalization—whose dynamics will erode democracy unless their hidden workings are made public and contested broadly? Our article is prophylactic; by extrapolating (only a little) business dynamics that are well established, we aim to clarify what is at stake in accepting, or not, the emerging culture of big data use that is increasingly dominant in two key cultural sectors: advertising and media publishing.
From Segmentation to Deep Personalization
Academic worries about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civic sphere due to changes in the media system have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from several perspectives have suggested this increase of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7694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