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转型中的中国报纸
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报纸的前景正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媒体融合、移动环境、互联网 带来的媒体生态重建,以往报纸媒体的规范已经被打破,面临着新的调整。由于报纸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所以它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本文总结了报纸媒体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优势。本文通过对报纸转型实践的分析,试图针对当前的主要困难,探讨未来的方向和报纸媒体可以实现什么。对报纸转型的本质和效果的分析,以及合理化建议,将有利于报纸媒体认清形势,找到正确的定位,创造表达,既迎接机遇,又迎接挑战。
关键词:报纸转型,媒体融合,互联网思维,盈利模式,新媒体技术
中国报业传媒的基本情况和框架优势
近年来,面对新媒体环境和传播格局,报纸衰退趋势加深,发行量和广告“虚张声势”下滑,停刊率逐年上升。据预测,2018年超过三分之二的报纸将被“关闭或关闭”(Maamp;Hu,2016)。关于报纸命运的讨论很多,比如“冬季理论”、“拐点”和“报纸的褪色”。
新媒体技术驱动的信息生产方式的转变,消解了信息生产和发布的垄断力量。传统报纸应积极转型,以新的眼光审视旧问题,以适应报业的“新常态。事实上,积极的观点倾向于报纸产业发展的转型,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作为传统媒体的主要代表,报纸是具有独特框架优势的媒体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内容的权威性、思想性和深刻性的传播能力、引导力、可信度和影响力。报纸不仅是新媒体的信息来源,还提供确认和评估,以扩大信息深度,为新媒体制定议程。更重要的是,报纸的调查性新闻、深入的报道和评论,以独特的力量和思想,建立了印刷媒体平台的显著影响力和质量,这是报纸的灵魂。
报纸的框架优势对受众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媒体领域,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化突出了内容在竞争中的重要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来自报纸的专业记者才能更好地完成一些高质量的报告,因为他们在金钱、组织和物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2004)提出了“报纸的衰落”,但他也提出了报纸的影响经济。他认为报纸的主要产品是影响力,而不是新闻或信息。
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发布信息不再是媒体特权。相反,如何估计、解释和核实信息,从而提供权威的解释和深入的报告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新闻竞争主要集中在信息解释权上,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来源。
中国报纸转型实践
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报纸的前景正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报纸媒体一直在转型实践中苦苦探索和创新。
报业深度改革稳步推进
深度改革为新一轮报业繁荣提供了内在动力,为报社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方面,报业改革遵循优胜劣汰,站不住脚的报纸退出市场,减少同质化和恶性竞争。
另一方面,报纸推动跨界融合和结构调整放大规模效应,培育了几家实力强大的新媒体集团。一些报纸已经建立了特殊的新媒体中心,利用新媒体公司的商业运作。以人民日报为例,它已经远远超出了报纸的范围,而是一个微博、微信、应用程序、移动新闻、网络电视等的收藏网站,基本上涵盖了现有的各种传播形式(袁,2014)。
内容生产新技术的创新
新闻内容一直以技术创新驱动的无休止的方式呈现,因为文本、图片、视觉数据、H5新闻、视频,甚至像VR或AR这样的沉浸式报道。新华社的数据新闻受到了追捧,而新京报的行动新闻改变了传统的两会报道的风格。在2016年,中国12家报纸联合成立了VR新闻实验室,探索新的信息形式。特别是,中国的媒体融合云实现了媒体技术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大数据运营,人工智能应用,新内容制作不再是难题。
报纸纷纷利用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等新媒体技术建立全媒体编辑平台,从整合草稿库的全过程中突破,构建完整的内容生产线,实现整个行业甚至跨行业的内容共享。最后,引导一批媒体朝着“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元传播”的方向进行改革创新”。
有效利润模型的不可持续探索
随着移动通信和移动终端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报纸的传统商业模式“内容 广告”是不可持续的。报业需要探索成熟的盈利模式。
基于平面媒体的新商业模式正在扩大。报积极参与数据库工程建设,利用大数据资源逐步找到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的连接点。今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以65%的金融、广告、酒店和教育非报纸收入,开展多元化经营,有效地应对了报纸利润困境(谢,2018)。
此外,报纸在发行服务和阅读形式上也在创新,探索尚未渗透到新媒体中的二三线城市的报纸空间,发挥都市报纸的潜力。为部分报纸呈现Pad终端阅读器拓展立体分发渠道已成为新尝试。
积极迎接媒体融合
早在2014年,中国媒体融合的第一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就成为一项国家战略(贾,尹,邓,2014)。报纸媒体逐渐拥抱新媒体,探索适合互联网的新表达形式。由于介质收敛速度加快,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如今,微博、微信和应用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标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创造了不同于报纸母版的新鲜舆论氛围。人民日报应用程序下载超过500万后,在线两个月。纸质应用程序适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传播,其用户远远超过其报纸的读者群。
中国报业的困境与方向
报纸转型实践困难重重。目前报纸的根本困难,一方面是作为平台的沟通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业务困扰。由于缺乏独特的商业模式,报纸内容难以清算。
报纸转型似乎很尴尬,因为报纸形式被无情地抛弃了,而且主要业务和副业生产之间的界限经常被混淆。很难明确界定过渡是否成功。至于改造的本质,它同样缺乏内省。
以互联网思维促进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研究过于注重技术,策略,效果,忽视了媒体融合与媒体安全的联系。事实上,媒体融合时代给媒体安全带来了活力和挑战。在媒体融合时代,中国的媒体安全仍然很严重。因此,信息安全维护、新媒体舆论和政策法规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媒体融合的中心是探索适合互联网的新表达形式(Liamp;周,2014)。陈丽丹教授(2014)指出,“互联网思维”需要利用互联网的传播特征对媒体融合进行深入的思考。
媒体融合不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转移,而是新桶理论下的优势资源的共享和重组监管的合作。无论如何,媒体形式的演变不会改变新闻的价值。
报业媒体应努力建设一系列自主可控的新媒体平台,整合优势。同时,报纸应该为传统商业和新媒体提供一个混合的空间,提升新媒体舆论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提供质量和不可替代的内容
面对信息采集终端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报纸媒体必须不遗余力地创造移动媒体产品,更新思想和技术。由于媒体市场细分,报纸获得的信息资源需要反复整合和开发,有效地转化长期积累的政治和经济优势资源。
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精确地分析用户的需求,提高了新闻报道和服务的针对性。将受众转化为用户,拥抱协同创新,带来内容视频呈现,精准推送,多渠道营销。
在未来,报纸媒体需要在内容和传播上自我识别和区分。此外,它必须熟悉新闻在将来消费的方式,从而创造出独特的产品。报纸必须做更多不同的事情,而不是简单地做同样的事情更好。
发挥新闻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记者作为传播的主体,是报纸转型成功的关键。当前人才大赛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业务骨干,新媒体技术人才,以及一批具有团队意识和忠诚度的编辑和记者。
总之,报纸媒体应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利用人才。
然而,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并不超越或违背新闻现实。新闻的真实性一直被强调为新闻的生命。技术和资本的勾结带来了模拟和虚构,消除了真实,成为认知和识别的巨大挑战。现实系统作为现代人类认知结构的逻辑基础,正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如今,媒体技术的变革和媒体竞争对记者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素养已经从公民群体扩展到其他行业。记者应该捍卫真实,促进扫盲。
讨论
还有其他问题值得关注和讨论,以供后续研究深化。
转型中重新思考报业
报纸转型,就效果而言,无非是一些新的概念,取向和实践带来的利润,受众,市场和影响力的变化。
事实上,报纸转型不仅仅是提高盈利能力或重新开始。媒体的本质是平台,平台做大做强后,可以定向收费或多元化经营。
因此,报业转型首先要建立一个能够带来收入的信息平台。其次,它应该与传统媒体的核心业务密切相关。最重要的是加强媒体的核心特征,保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价值。
也许未来报业的可行框架主要是以报纸为导向,把媒体作为影响和舆论的平台。利平台将转移到其他以媒体为核心连接的配套产业。即加强舆论引导,以盈利平台锻造媒体结构支撑舆论平台。
记者在过渡时期的专业身份
未来关于转型期报纸的研究方向不能忽视记者的职业认同。
随着中国传媒业的蓬勃发展,中国记者越来越多地扩展到一个非常大的职业群体,具有鲜明的差异化。面对媒体环境的变化,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以及新闻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压力和诱惑,一批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记者主动或被动地走出新闻。由于新闻伦理失范越来越严重,社会评价下降,自我认同减损,记者的职业认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图景。
记者职业认同研究参考了新闻与传播、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如职业角色、身份认同、解释社区、职业社区、新闻专业精神、薪酬评价体系等。
我们可以从学者政治评论和新闻生产的历史传统、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平衡、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来解读职业认同的建构逻辑。
记者的职业认同是关于记者对新闻的认知、新闻职业(记者)应该是什么(理想)以及是否成为这样的从业者。职业认同以记者为行动主体,探索职业认同的历史,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构建有利的职业认同理念。更重要的是,本文摆脱了新闻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国家和市场二元分析框架,重点探讨了记者的特定群体认同及其职业认同的变化,探讨了过渡中国的宏观语境、社会环境、媒体场景和个人情感的联系。
因此,报纸转型中的人才问题应回答以下问题:
(1)职业认同的历史:记者职业认同的生活经验和发展是什么?
(2)职业认同现状:什么是新闻?
(3)职业认同的理想:什么新闻应该是?
(4)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5)不同纬度和层次的专业身份逻辑构建。
(6)职业社群如何塑造和影响职业认同?
在互联网领域,随着社会认同的增加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群体传播带来的复杂关系和社会心理问题日益挑战新闻工作者作为信息生产主体的专业主导地位。
记者身份危机与新闻业的未来有关。记者需要重新树立专业精神,恢复职业价值观和荣誉,重塑职业理想和身份。
事实上,记者普遍认为职业认同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无论真正的困境是什么,职业理想都是坚定的。记者的职业认同是对内化的职业角色、经验和行为倾向的积极认知的复杂。职业认同直接影响底线,职业价值观和激励。记者的职业认同主要表现在职业认知、职业评价和职业情感三个维度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影响。随着认知逐渐清晰,评价。更合理的是,情感转向积极,职业认同也逐渐增强。记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逐渐多样化,往往会受到外部环境和评价以及内部认知和情感的影响,并始终处于不断的妥协和紧张之中。因此,职业认同的形成是个体认知与社会细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制度,功能,观念上的矛盾交织在历史与现实,自我与社会评价中,形成职业认同建构的特殊场景。记者职业身份的建构甚至强化需要社会结构层面的专业社区支持,同时也需要职业理想的价值激励。
记者如何应对职业身份的变化,将为记者和媒体环境提供更好的理解,也是理解中国新闻改革的新视角。此外,本文还为加强报纸转型、促进新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专业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有利于健康的新闻生产适应媒体的变化。
参考文献
Aidridge, M.,amp; Evetts, J.(2003).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professionalism: The case of journalism at daily newspaper.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54(4), 547-564.
Bertrand,C.J.(2000).Media ethics and accountability systems.New Jerse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Brown,R.(2000).Social identity theory: Past achievements,current problems and future challenges.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0(6), 745-778.
Bruns, A.(2011).Gatekeeping, gatewatching, real-time feedback: New challenges for journalism.Brazilian Journalism Research Journal, 7(2), 1
资料编号:[26872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7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6872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