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外国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外文翻译资料

 2023-01-05 06:01

确定外国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

原文作者 Yi Lua,b, Zhigang Taoc,*, Lianming Zhud

单位a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b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c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dWaseda University, Japan

摘要: 本文利用国外直接投资条例对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进行了看似外生的放宽,对文献中用来识别横向外国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策略进行了改进。此外,为了理解(总体)FDI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在不同维度上区分不同类型的FDI,评估了两种基本解释(集聚效应与竞争效应,前者进一步受国内企业吸收能力的制约)。最后,该分析使用了一系列绩效指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出口绩效、工资、研发投资和企业生存率,其中一个数据集提供了FDI对国内企业影响的更全面、更细致的画面。

关键词:FDI溢出效应;差异;团聚效应;竞争效应;吸收能力;中国

1. 导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听取了发达国家的建议,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国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甚至采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因为认为国内公司可以从外国直接投资的存在中获益。然而,实证研究使用的是企业层面。面板数据发展中国家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表明国内公司从同行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存在中获益(称为横向外国直接投资),一些人甚至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对国内公司有负面影响。[1]学术文献缺乏共识外国直接投资溢出效应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这个研究问题。

我们的研究有三个方面的贡献。首先,外国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及其特定行业的决定是内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很难确定外国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我们改进了文献中使用的识别策略(一般依赖于包含产业或固定效应),方法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监管的合理外生放松。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2001年年底加入。具体来说,中国加入wto后,在424个四位数制造业中,有112个国家开放了外国直接投资,这些行业确实经历了浪涌2002年以来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利用这一冲击作为存在外国直接投资的一种手段,我们能够将我们处理组(即鼓励外国直接投资进入的行业)的公司业绩与我们控制组(即在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和之后没有改变外国直接投资条例的行业)的公司业绩进行比较。第2节详细介绍了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规制和我国的实证识别策略。我们的回归分析和一组鉴定支票,提供于第3节表明横向FDI对我国企业绩效具有负溢出效应。

其次,为了进一步了解FDI的负面(总量)溢出效应,我们考察了文献中提出的两种解释的相关性(即集聚效应与竞争效应)。特别是,Aitken和Harrison(1999年)认为虽然国内公司可以享受到积极的待遇团聚效应从外国跨国公司的存在,通过渠道,如知识溢出、输入共享和劳动池(请参见Blomstr m和Kokko(1998年)更多的讨论),他们可能会输市场份额更有生产力的外国跨国公司,从而遭受负面影响竞争效应。为了消除这两个相反的影响,第4节,我们在不同层面上区分不同类型的外国直接投资,例如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例如,Javorcik和Spatareanu(2011年)),联系(横向外国直接投资对上游或下游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例如,Javorcik,2004年, Bwalya,2006年, Kugler,2006年, Blalock和Gertler,2008年; 刘,2008年, Barrios等人,2011年, Gorodnichenko等人,2014年投资地点(城市内部和外部;例如,Bwalya,2006年, Halpern和Murak zy,2007年),以及外国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时间范围(静态和动态;例如,Kosovaacute;,2010年, 刘,2008年).我们一致发现,横向外国直接投资的负面溢出效应在竞争效应更为明显的情况下更强,但在规模上较小,尽管为负数,甚至在集聚效应更为显著的情况下为正溢出效应。

与此相关的是,正集聚效应取决于国内企业的吸收能力,外国直接投资(总量)溢出效应也是如此。利用印度尼西亚制造公司1988至1996年期间的面板数据,Blalock和Gertler(2009年)发现拥有更多研发投资的公司从外国跨国公司的存在中获益更多。按照这一研究思路,我们考察了外国直接投资对国内企业的负面溢出效应是否可以通过国内企业在研发投资方面的差异来解释。所有权结构(国有制与私有制);我们发现对后者的支持较弱,而前者则不然,这表明吸收能力在减弱中国环境中的负面FDI溢出效应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

最后,与文献中的研究(每种研究都侧重于特定数据集的企业绩效指标子集)相比,我们探索了一长串指标,其中包含一个单一的数据集,以全面描述外国直接投资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具体来说,我们考察了出口绩效(即出口概率和出口强度)、工资率、研发投资和企业生存。我们发现,外国跨国公司的存在对国内企业在同行业的出口绩效或研发投资没有显著影响,导致同行业的国内企业工资水平显著提高,降低了同行业内国内企业的退出概率。再加上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于国内公司,这些结果证实,有限的证据表明,国内公司受益于外国跨国公司的存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使人们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取向产生怀疑。

2. 估计策略

2.1. 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监管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封闭经济刚性下中央规划在这个国家,几乎完全没有外商投资企业。然而,这种情况在1978年12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发起了开放政策推广对外贸易和投资。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979年7月通过了“中外合资企业法”,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进一步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和实施措施。[2]具体来说,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国给予的优惠政策税收、土地使用和其他事项,通常以政策的形式经济特区,因为这些外商投资企业将为中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诀窍,并促进中国与中国的融合。世界经济。由于这些法律和执行措施,中国从1979年至1991年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迅速增长。图1).

图1. 外国直接投资(已实现),1979-2007年(1亿美元)。

注:外商投资数据取自“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各年)。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尽管采取了开放政策和消除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壁垒,但在中国经营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仍然面临重大障碍。例如,Fies不得不本地内容要求在生产和出口产品时,需要向当地合作伙伴转让先进技术和管理诀窍。

1986年7月,中国开始申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贸易总协定”。关税和贸易(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前身)恢复其作为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地位。该计划在1987年至1992年期间暂时中止,当时中国正在就其发展方向进行辩论。经济改革。1992年邓小平访华后,势头恢复,1995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持续了15次 在此期间,中国根据其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出台并实质性修订了大量关于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法律和条例。具体来说,在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七年期间,政府大幅削减关税:平均关税由一九九四年的35%降至一九九七年的17%左右。通过取消市场准入限制,银行和保险等服务部门逐步开放。在外国投资方面,中国承诺全面遵守“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加入世贸组织和法律关于外国直接投资和执行措施的制定和相应的修正。[3]

最重要的是,有一些政策指定哪些行业获准接受外国直接投资。1995年6月,中国中央政府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连同1997年的修改,成为政府规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指导方针。具体而言,该目录将产品分为四类:(一)支持外国直接投资,(二)允许外国直接投资,(三)限制外国直接投资,最后(四)禁止外国直接投资。为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中央政府于2002年3月对该目录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并于2004年11月作了小修改。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直接投资监管的外生放松来确定溢出效应国内企业的横向外国直接投资。[4]

2.2. 数据

2.2.1. 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数据来自工业公司按年统计调查(Asif),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在1998-2007年期间进行。这些调查涵盖了所有国有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00万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元(约827,000美元)。调查涉及的公司数目从大约162 000家到大约270 000家不等。该数据集有100多个变量,包括每个被调查公司的基本信息,如其识别号、位置代码、行业归属等。所有权结构(包括外国人和国家的所有权,分别用于计算外国股本和国有股),以及从会计报表中提取的财务和业务信息,如销售、就业、材料、固定资产,以及工资总额。

对于我们的研究,我们需要精确的行业信息,我们的样本公司。2003年,我国采用了新的行业代码分类体系(GB/T 4754-2002),取代了1995~2002年使用的旧分类体系(GB/T 4754-1994)。为了在整个抽样期间(1998-2007年)实现行业代码的一致性,我们使用了Brandt等人(2012年).[5]

表1显示外国股本份额在整个抽样期间(1998-2007年)、世贸组织前时期(1998-2001年)和世贸组织后时期(2002-2007年)在两位数行业之间的分布情况(以一个行业内所有公司的外国股本份额的产出加权平均数衡量)。中国这些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差异很大,平均外国股本份额从1.4%到55.6%不等。1998-2007年期间,电子和电信设备行业在外国直接投资中所占比例最高(55.6%),其次是服装和其他纤维制品行业(42.6%)和家具制造业(41.8%)。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例最低的行业是烟草加工(1.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榨(6.4%)和冶炼和压制铁(6.7%),所有这些行业都是垄断和资源密集型的。

表1. 外国股票在两位数的行业水平上的份额。

产业

(1)

(2)

(3)

1998–2007

1998–2001

2002–2007

食品加工

0.199

0.189

0.206

食品制造

0.276

0.257

0.288

饮料制造

0.252

0.232

0.264

烟草加工

0.014

0.018

0.011

纺织工业

0.209

0.196

0.217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

0.426

0.438

0.419

皮革、皮毛、羽绒及相关产品

0.340

0.341

0.339

木材加工,竹子,甘蔗,棕榈纤维和稻草制品

0.168

0.183

0.158

家具制造

0.418

0.386

0.440

造纸和造纸产品

0.225

0.219lt;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16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77947],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