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2023-01-06 11:01

学生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思考

原文作者 Robert Thornberg

摘要:校规通常与课堂管理和学校纪律息息相关。然而,规则也定义了思考自我和世界的方式。规则是行动的准则,是对行为的评价,包括好坏,或对与错,因此是学校道德或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本研究是对学校日常生活中价值观教育的一项更大的民族志研究的一部分。这里的重点是学校规则和学生对这些规则的思考。在分析中构建了五类学校规则:(a)关系规则;(b)构建规则;(c)保护规则;(d)个人规则; (e)礼仪规则。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规则的推理在不同的规则类别中有所不同。一个规则背后的合理意义似乎并不令人惊讶——对学生接受这一规则来说意义重大。根据学生的说法,关系规则在学校是最重要的。学生们也重视保护和构建规则,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礼仪规则是学生们认为是最不重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

为了协调、规范和组织个人及其在学校的活动,课堂规则和其他学校规则由一个持续的社会过程构建和维持。他们是在瑞典学校以及其他国家一些学校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校的规则在这里定义为处方,通过教师,关于如何在学校的情况,在学校的行为准则判断是适当的,正确的和可取的,或者是不恰当的,错误的,禁止。学校规则通常与课堂管理和学校纪律有关,包括建立和维持有利于课堂学习的环境,以及在学校操场、走廊、餐厅等场所的秩序、非暴力和安全。

然而,学校里的规则也规定了对自己和世界的思考方式。它们是行动的准则和评价行动的好与坏,对与错,因此是道德的表现。根据人种学研究,学校规则是学校道德影响或价值观教育的方面。此外,Powney等人(1995)进行的一项访谈研究表明,在很大程度上,教育重视课堂管理。教师把良好的课堂行为或可取的行为列为“价值观”。 此外,一些研究人员也把学校的规则与价值观或道德教育联系起来(例如 Halstead and Taylor 2000)。由于校规是学校日常生活中持续存在的道德影响(如Jackson, Boostrom, and Hansen 1993),学生理性的原因和意义,是在道德教育研究和实践中考虑的基本知识。这项研究是关于学校日常生活中价值观教育的更大规模人种学研究的一部分(Thornberg 2006b)。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是学校规则和学生对这些规则的思考和意义。

关键词:规则;儿童;学生;学校

儿童和他们对规则的概念

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儿童和成人都解释他们的经历并反思他们:一些社会规范或规则将被接受,而另一些则会受到质疑或质疑,甚至被他们拒绝(Neff和Helwig 2002;Wainryb 2006)。“个人在社会环境方面的积极立场,导致了社会内部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共同和非共同的文化方面”(Neff和Helwig 2002, 1431)。儿童和成人可以对社会实践的意义和规范以及这些做法的价值观和规范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甚至可以对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的不同方面发展批判性的态度,反对甚至试图改变他们(Wainryb 2006)。根据Neff和Helwig(2002)的观点,重要的是要考虑和研究文化实践是如何被个人评价或评判的,以及他们在解释、评价或判断其社会现实时所使用的概念。研究表明,学生期望学校有规则(例如Laupa和Turiel 1986;金1998),在很大程度上接受并信任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师维护他们的方法(Cullingford 1988;谢尔曼1996),但同时,学生们也会评判学校的规则和老师的干预措施(例如:Weston和Turiel 1980; Elliotetal. 1986;Killen 1990; Williams1993)。他们根据价值判断他们的老师,他们对不尊重和不公平的对待以及学校规则体系的不一致提出批评(Williams 1993; Thomson 荷兰2002;Thornberg 2006 b)。

关于领域理论(Turiel 1983;Nucci 2001),不同形式的社会知识在儿童中发展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经历了不同类型的社会互动。孩子们从这些社会互动中得出不同的推论。他们以特定领域的方式构建和组织它们。根据领域理论,道德是指福利、正义和权利的概念。道德是围绕着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幸福(道德领域)的影响的考虑而构建的。相比之下,社会习俗仅仅是社会规范和期望、商定的规则或社会行为所决定的社会行为的一致性。它们是基于权威、传统或习俗(传统领域)。根据实证研究发现(回顾2001年的《Nucci 2001》),无论有无规则,孩子们都认为道德越轨是错误的。相比之下,如果没有规则,他们就会判断传统意义上的越轨行为。此外,孩子们认为道德越轨在很大程度上是错误的,比传统的越轨行为更严重。他们也为道德问题的判决辩护,认为这些行为可能会造成伤害或不公平,同时他们也会根据规范和权威的期望来判断社会公约。

此外,儿童还积极寻求为个人问题腾出空间(Nucci 1996, 2001)。“个人的行为是指个人认为不在合理的社会规则范围之外的行为,不考虑对和错的考虑,而是对偏好和选择的考虑”(Nucci 1996, 8)。儿童的个人(个人领域)的建设将因儿童所处的群体或文化的规范或规则而有所不同,也会因其成功地建立了个人权力领域而有所不同(Nucci 1996, 2001)。当孩子们被用来控制他们在个人领域的行为时,他们就不那么接受成年人的约束了,而当成年人的权威被应用到传统的或道德的行为时。只要他们在个人领域的行为没有伤害到他们自己,他们就会认为他们自己,而不是成年人,应该做出决定(例如,Tisak和Tisak 1990;Nucci和韦伯1995;Nucci, Killen,和Smetana 1996)。儿童的个人(个人领域)的建设将因儿童所处的群体或文化的规范或规则而有所不同,也会因其成功地建立了个人权力领域而有所不同(Nucci 1996, 2001)。域内的传统研究也表明学生区分学校的规定,根据他们的理性和对他们的价值的不同,按照道德、传统和个人的领域进行区分(例如:Nucci 1981; Smetana和Asquith1994)。即使域理论,由Turiel制定(1983)和他的同事们(例如Nucci 2001),可以证明在某些方面(如道德的观点看,例如,坎贝尔和克里斯托弗·1996),这是有关在这项研究中,因为它描述和解释了社会化过程和儿童社会知识的结构。因为价值观教育是这类过程的正式组成部分,所以这个理论被用来作为研究和进一步分析结果的理论工具。

方法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瑞典两所小学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在第一所学校进行的民族志研究,然后从2003年11月到2004年5月在第二所学校进行。这些学校位于瑞典一个中型城市的不同地区。两班(六岁儿童)、二年级二班(八岁儿童)、五年级(11岁儿童)两班参与研究。共有141名学生和13名教师参加。通过使用参与者的观察和录音,对一般的价值观教育和师生互动规则的实践进行了识别,并记录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此外,还对教师进行了定性访谈,以考察教师对日常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和内容的原因。对139名学生进行定性访谈(共49组,每组有2 - 4名学生),目的是考察学生的理性和对学校规则和教师纪律的意义,重视教育实践。例如,面试官要求他们在学校里找出规则,并描述这些规则存在的原因。在每个小组访谈中提到的一些或许多规则中,学生们也被要求在没有这些规则的情况下评估违规行为。(例如,有一天老师对你说:“我们老师已经决定取消在走廊里跑步的规定,这条规定在学校里已经不存在了。”然后,在当天晚些时候,你会看到一个学生在走廊里跑步,你会不会认为他/他在走廊里跑步是可以的?)。这个问题技术研究领域的传统理论的启发(见Tisak Turiel 1984;Nucci 2001),用于进一步研究学生如何思考,价值和创造意义的学校规则。实地工作数据的定性分析是由受基础理论影响的程序完成的(Glaser和Strauss 1967;施特劳斯和科尔宾1998)和戴伊(1999)修订版的基础理论。相关指标的编码、指标排序、差异和相似性的系统比较、概念和分类体系的构建,最后,理论描述是分析过程的中心环节。

学校规则的分类

对这两所学校和六间教室的规则进行了分析,这是基于教师访谈和民族志对日常学校生活中规则如何工作以及教师在日常与学生互动中如何谈论这些规则的观察。这一分析产生了五种规则类别:

bull;关系规则指的是关于如何做人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的规则——例如,不要欺负别人,不要戏弄别人,要友善。

bull;结构规则指的是在学校(活动规则)中或在组织和维护物理环境(包括活动发生的地方)的活动中进行结构和维护的规则。例句:如果你想说话,请举手,如果你想说话,请举手,并注意学校的财产。

bull;保护规则指的是安全与健康的规则,例如,不要在走廊里奔跑,在冰上玩耍时要小心。

bull;个人规则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省,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规则。

bull;“礼仪规则”指的是在学校(“学校礼仪”)或社会(“社会礼仪”)中体现风俗或传统的规则(“社会礼仪”),指在社会环境中如何表现,而在关系规则的概念中没有涵盖的规则。例子:不要在课堂上戴你的帽子,不要骂人或使用脏话。

根据分类的原型模型(参见Dey 1999),这五个规则类别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举个例子,禁止说脏话是一种礼仪规则,比如谈论电影或讲故事,但关于咒骂他人的关系规则。课堂规则反对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可以被视为一个结构化规则(构建和维护工作活动,防止学生扰乱或破坏自己或他人在本活动)以及保护规则(防止学生跑到家具等事故或其他学生,下滑,和无意中伤害自己或他人)。这一分类系统以其重叠的特点,反映了学校规章制度和学校生活的繁杂性。

学生对校规的意义

根据对学生的小组访谈和非正式谈话的分析,他们认为许多学校的规则是好的——没有这些规则,学校就不会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地方。然而,学生如何使规则的含义在规则类别中有所不同。他们的学校规则的含义在这里被解释为他们解释规则背后的观点并为他们辩护的方式。在小组访谈中,五项规则中有四项的校规是在面试过程中进行的,通常是由学生进行的,因此进一步分析了学生的意义:(a)关系规则,(b)结构规则,(c)保护规则,(d)礼仪规则。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这些类别是基于教师访谈和民族志对规则的观察,它们在日常学校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在与孩子互动时如何谈论规则。因此,在分析学生采访之前,先对这些类别进行分析。个人规则的类别被排除了,因为在学生小组面试中没有提到和讨论这类的规则。

关系规则

对小组访谈的分析揭示了孩子们发现的一系列关系规则,其中一些在所有或大多数访谈中都出现了,而另一些则较少提及。这些规则如表1所示。

表1:儿童确定的关系规则

多数群体访谈中提到的关系规则

少数访谈中提到的关系规则

bull;不可以吵架。

bull;不要打或踢其他。

bull;别取笑

bull;不要骂人

bull;不要叫别人的名字。

bull;别推别人

bull;帮助别人

bull;如果有人犯了错,不要笑。

bull;善待每一个人。

bull;不要对别人不公平。

bull;照顾其他

bull;照顾他人的财产。

bull;不要偷别人的财产

bull;不要排斥任何问他是否可以参加你的社交活动的学生。

bull;不要欺负

bull;尊重他人

在分析中,所有这些学校规则都包含在关系规则中。至于这些校规存在的原因,学生们主要和最经常地解释这些规则,理由是防止学生伤害或伤害其他学生,或使其他学生感到不安、不愉快、害怕或感到被冷落。

乔纳森:不许你打人。

记者:为什么?

乔纳森:因为对方会受伤。

亚历克斯:是的,而且变得心烦意乱。

(采访三个二年级男生)

因此,当学生们解释为什么在学校里存在关系规则时,他们往往会提到对他人的伤害。此外,一些学生也解释了这些规则,比如在学校推广每个人的福利,比如“因为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感觉良好”(二年级的男孩)和“每个人都必须在学校感到安全”(五年级女生)。此外,一些学生认为,禁止伤害他人的一个原因(例如,不要戏弄、打、踢、骂或骂人)是这些规则的越位会导致回付行为——也就是说,另一个打击、踢、逗、或回骂。这可能会导致第一个人的报复行为,从而导致学生之间的冲突或冲突升级。换句话说,他们用恶性循环来解释这些规则。因此,根据一些学生的说法,有一种风险,即关系规则的违法行为会导致报复后果——即,违反规则的负面或有害后果。例如,如果有人开始和别人打架,那么另一个人就很容易反击,而另一个人很容易受伤,那就是肇事的男孩。(二年级男孩)

有些学生争辩说,打架的人都可能受到伤害或伤害。他们中提到的其他形式的报复后果是社会排斥,也就是说,其他孩子不想和你在一起,如果你戏弄、打架、打个电话等等,你会失去你的朋友——内疚感或是良心不好,那就是自我报复的后果。少数学生还通过关系规则来解释关系规则:规则越轨产生负面情绪,这种情绪普遍存在,在课堂或学校中造成消极的社会气氛。“每个人都感到生气的等等,所以,嗯,会有一个不好的气氛(第五年级的男孩)。这样,学校里人人的福利就被抵消了。在某些情况下,学生通过引用关系值和其他关系规则来解释关系规则的含义。这通常意味着某种程度的抽象。关系价值的例子——即社会关系或相互关系应如何构成的价值观——尊重、关心、人的平等价值等等。提到其他关系规则通常是考虑一个更抽象的规则-例如,显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22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0549],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