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Zhong-shan
——The Fathe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866-1925
原文作者:Ruby Tsao 单位:General Resource Technology.Inc.
关键词: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共和体制;进步思想
孙中山(孙逸仙)
中国的共和国之父,1866-1925
By Ruby Tsao
2011年10月10日是以孙中山为领导的“辛亥革命”l00周年的纪念日(历史事件官方名称)。在中国,我们熟知“孙中山”这个名字,可在西方,孙逸仙的名号更让人熟知。今日的中国,人们可以在各式期刊登载的文章以及电视节目中感受到中国人对孙中山过往的强烈好奇以及对他本人的尊敬与崇拜之情。
近日,一座用于纪念“辛亥革命”而兴建的博物馆在湖北武汉正式落成并开放营业,辛亥革命也是由孙中山领导的首个革命丰碑。孙中山被公认为是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人物,由此,孙中山本人也被人民给予极高的评价,称其为“共和国之父”——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详见作者笔记)
孙中山,1866出生于中国广东省境内贫穷的翠亨村,他的哥哥(孙眉)早年去了夏威夷,开始经营农场生产与家畜养殖(牛)的生意。在孙中山13岁那年,他被送往夏威夷,前去投奔自己的哥哥,踏上美国土地的孙中山英文水平并不高,就连基本的英文字母都认不全,不过尽管如此,孙中山通过勤奋的学习,最终在班里赢得了班级成绩第二的荣誉,他也因此从夏威夷国王的手中接过了奖学金及相关奖励。之后,孙中山顺利进入了OAHU学院,今天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曾就读于此校(学校名称几经更改)。在夏威夷,孙中山学会了民主,自由,平等的“美国”式的西方思想。在成为基督徒后,孙中山静心培养自己“博爱”价值观,“博爱”一词也成为他最喜欢的座右铭。
此后,孙中山在香港的一间医学院继续自己的学业。孙中山并未通过行医出诊赚取丰厚的酬劳,这是因为他经常为身边的人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同是此时,中国清王朝的脚步已开始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潮,与新时代的繁荣景象形同陌路。清廷的昏庸无能,贪婪腐败,使得中国领土步步丧失于西方列强手中。此时的孙中山决心成为一位革命者,意图挥动革命的大旗,使中国面目一新。然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人士相对缺乏军事力量的支持,只能依靠海外华侨对自己的捐赠来维持革命进行,这对于推翻一个相对完善的封建君主制清廷是十分困难的。
孙中山投身革命后被清政府视为朝廷的威胁,清廷不断的通缉他,许多时候,他不得不逃往国外躲避追击,并由此借机寻找机会不断学习,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了解更多的政治制度种类,以丰富自身革命理论思想,从而为自己的“新中国”革命计划服务。在一次被捕入狱的经历中,孙中山被囚禁在清朝驻英使馆的一间密室中,他想尽千方百计最终向自己的老师送去口信,自己这才被从死亡边缘拉回。若不是如此,孙中山必定葬身于清廷。
孙中山是一位普通且具有非凡的成就的人物。他推动了爱国热情的传播,用自己的崇高理想去发扬社会的正义。他的革命思想、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人们前仆后继的投身于革命,听从革命的召唤。孙中山对中国了解十分全面,与此同时,他也在积极学习西方的进步思想。
此后,孙中山尝试发动的革命活动一次次以失败告终hellip;hellip;1911年10月0日,孙中山领导的史上著名之“武昌起义”终获成功,这也就是今日为众人所熟知“辛亥革命”。(更多“辛亥革命”的详尽细节以及孙中山为新中国设定的革命计划在T.C.Peng于1997年10月在CAF所发表的文献第3-4和第11页有记载——参考文献1)
当孙中山从海外获知胜利的消息后,他没有立刻动身返回中国担任新国家领导人职务,尽管孙中山的革命支持者以及信徒强烈希望他去执掌国家。这是因为孙中山更加希望新体制下的中国能得到西方共和体制国家的广泛认可。在孙中山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仅有的92天里,他没能够得到足够的财政援助和军事支持,孙中山此时知道自己已无力完全颠覆清廷所建立的旧有权力结构。于是,孙中山心甘情愿地放弃了临时大总统总统一职,由此争取袁世凯投身于革命,建立新的国家共和体制。(袁世凯-原清廷高级将领)
孙中山从来不迷恋权力或是金钱,他放弃临时大总统一职后,很快便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铁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袁世凯借机假设“总统”片刻时日后,仍然妄图复辟帝制,此举遭到所有的人强烈地反对。在偏偏地谴责声讨声中,袁世凯不堪压力,很快由于心力竭乏的原因离世。与此同时,北方军阀在国内一片乱象的背景下并不准备放弃自己的“地盘”,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一个人庞大的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君主专制体制国家正在慢慢转变为一个新的共和国体制。不过,体制改革初步成功伴随着多年的动荡。
孙中山唯一的财产是一栋由海外华侨向他捐赠的房屋。
在没有官方职务的日子里,孙中山与自己的妻子宋庆龄度过了两年相对平静的时光。(宋庆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姐姐)在此期间,孙中山起草了一系列建设新中国的计划(其中包含“实业计划”),并建立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学说,这就是三民主义。
该三民主义是:
1.民主:共和国属于全体国民,包括所有种族和民族,包括满人(清代统治阶级)。国民互相之间不应该有任何敌意或排外,在新的共和国里人人平等,没有歧视。
2.民权:政治权力附属于人。对于一个拥有庞大的人口并在在帝制统治下长达4600年的国家,孙中山在选举前倡导“民主实践”。
3.民生:经济发展可以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农民可以平等的拥有土地。例如,台湾1945年从日本回归后,地主放弃他们的土地,以换取公司的所有权,这奠定基础工业的增长。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虽萌生于台湾,但民国已开始基本遵循孙中山的经济改革路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看到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之智慧。“民权”、“民生”虽已成功,但此时的中国唯独欠缺“民主”的真正实施和开放的政治参体系的建立。
不分日夜的辛苦的工作过后,致力于挽救中国孙中山健康状况恶化。孙中山在于北方军阀谈判时,已经病得十分厉害。孙中山最终因肝癌的原因于1925年1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人们多么希望孙中山可以多活些时日!在孙中山去世前,他想用尽自己最后的时日陪伴在他妻子的优美的音乐旁。悲痛欲绝的宋庆龄在孙中山在世的最后日子用钢琴为自己的丈夫演奏了最后的绝奏。
成千上万的人站在孙中山殡礼的外围,此后每年3月12日被国人定为“植树节”。每年大家都会在这一天亲自种下一棵树(以表示对孙中山的纪念)。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真正的巨人。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深刻涉猎儒学与中国经典,后来游学海外吸取西方科学的、民主和平等先进思想。孙中山是新旧智慧统领于一身标志,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最完美的融合。
参考:
1.Tzy C.Peng:《Sun Yat-sen 1866-1925》中国论坛(USA),1997年10月,诉13,N。2,第3-4页、第11页。
作者介绍:
Ruby Tsao拥有台湾国立大学学士学位;从密歇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通用资源科技公司总裁;掌管“Tsao基金”。
作者笔记:
我被邀请参加“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的活动(在我的家乡-武汉),该事件给了我一个在政府官员和教师面前发言的机会。在谈论到“辛亥革命”精神时我强调,“这是知识分子的革命,他们将中国从毁灭的深渊救回,并且鼓舞人心。”从孙中山在的遗嘱说到“革命(改革并不是推翻)尚未成功,同志(所有人知识分子)仍需努力!”位于武汉的“辛亥革命”博物馆与美术馆联名展出名为“忠山”的炮舰,这艘舰船在1938年被日本击沉,1922年在广东,孙中山曾在此舰上花费50余天时间处理军阀兵变相关事宜。
此次旅程是令人温暖与感动的。我会永远记住孙中山为今日美好生活所奉献出的爱和做出的牺牲。
外文文献出处:Chinese American Forum. Apr2012, Vol. 27 Issue 4, p13-14. 2p.(ISSN:0895-4690入藏编号:75151662数据库: Academic Search)
附外文文献原文:
Sun Zhong—shan(Sun Yat-sen)
The Fathe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866-1925
By Ruby Tsao...
Octobet 10, 2011 marked the l00th Anniversary of “Xin Hai Revolution' led by Sun Zhong-shan,his official name in China. His other names were Sun and Dr. Sun Yat-sen as he was known in the west.Today in China, there is an intense interest and respect for him as seen from numerous programs on Chinese TV and articles in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A new Musemn of Xin Hai Revolution just opened in Wuhan,Hubei- the site of the first revolutionary victory He is recognized as the one who overthrew the Qing Dynasty to build a new republic.Thus, he is highly revered as the FATHE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the beginning of a new China. (See editors note)
Sun Zhong-shan was born in 1866 in a poor village named Cuiheng Cun of the Guangdong Province in China. His older brother went to Hawaii to start a farming and cattle business. At age 13, he was sent to Hawaii to join his brother. Not knowing even the English alphabets, he ended up nevertheless winning the second place honor of his class in the school and even received an award from the King of Hawaii. He then entered OAHU COLLEGE, the same school President Obama attended (the name was changed). In Hawaii, he learned American ideas of democracy, freedom and equality. He became a Christian that fostered his idea of 'Universal Love', his favorite motto.
Suri Zhong-shan continued his education at a medical school in Hong Kong. He never made much money as a doctor because he often gave free medical treatments. At the time, Chinas Qing Dynasty was way behind in modernization, entirely incompetent, totally corrupt and losing territories to foreign powers. He became a revolutionary to start a regime change in China. However, lacking a military force and relying only on donations from overseas Chinese, it was very diffcult for him to overthrow a well-established monarchy.
Sun Zhong-shan was constantly hunted as a rebel who was a threat to the Qing government. Many times, he had to flee to foreign countries where he took the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 from which he fonnulated his own plans for the new China. Once he was arrested by Qings consulate in London, England. He smuggled a note out to his teacher who saved him from certain death in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Sun Zhong-shan
——The Fathe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866-1925
原文作者:Ruby Tsao 单位:General Resource Technology.Inc.
关键词: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共和体制;进步思想
孙中山(孙逸仙)
中国的共和国之父,1866-1925
By Ruby Tsao
2011年10月10日是以孙中山为领导的“辛亥革命”l00周年的纪念日(历史事件官方名称)。在中国,我们熟知“孙中山”这个名字,可在西方,孙逸仙的名号更让人熟知。今日的中国,人们可以在各式期刊登载的文章以及电视节目中感受到中国人对孙中山过往的强烈好奇以及对他本人的尊敬与崇拜之情。
近日,一座用于纪念“辛亥革命”而兴建的博物馆在湖北武汉正式落成并开放营业,辛亥革命也是由孙中山领导的首个革命丰碑。孙中山被公认为是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人物,由此,孙中山本人也被人民给予极高的评价,称其为“共和国之父”——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详见作者笔记)
孙中山,1866出生于中国广东省境内贫穷的翠亨村,他的哥哥(孙眉)早年去了夏威夷,开始经营农场生产与家畜养殖(牛)的生意。在孙中山13岁那年,他被送往夏威夷,前去投奔自己的哥哥,踏上美国土地的孙中山英文水平并不高,就连基本的英文字母都认不全,不过尽管如此,孙中山通过勤奋的学习,最终在班里赢得了班级成绩第二的荣誉,他也因此从夏威夷国王的手中接过了奖学金及相关奖励。之后,孙中山顺利进入了OAHU学院,今天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曾就读于此校(学校名称几经更改)。在夏威夷,孙中山学会了民主,自由,平等的“美国”式的西方思想。在成为基督徒后,孙中山静心培养自己“博爱”价值观,“博爱”一词也成为他最喜欢的座右铭。
此后,孙中山在香港的一间医学院继续自己的学业。孙中山并未通过行医出诊赚取丰厚的酬劳,这是因为他经常为身边的人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同是此时,中国清王朝的脚步已开始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潮,与新时代的繁荣景象形同陌路。清廷的昏庸无能,贪婪腐败,使得中国领土步步丧失于西方列强手中。此时的孙中山决心成为一位革命者,意图挥动革命的大旗,使中国面目一新。然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人士相对缺乏军事力量的支持,只能依靠海外华侨对自己的捐赠来维持革命进行,这对于推翻一个相对完善的封建君主制清廷是十分困难的。
孙中山投身革命后被清政府视为朝廷的威胁,清廷不断的通缉他,许多时候,他不得不逃往国外躲避追击,并由此借机寻找机会不断学习,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了解更多的政治制度种类,以丰富自身革命理论思想,从而为自己的“新中国”革命计划服务。在一次被捕入狱的经历中,孙中山被囚禁在清朝驻英使馆的一间密室中,他想尽千方百计最终向自己的老师送去口信,自己这才被从死亡边缘拉回。若不是如此,孙中山必定葬身于清廷。
孙中山是一位普通且具有非凡的成就的人物。他推动了爱国热情的传播,用自己的崇高理想去发扬社会的正义。他的革命思想、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人们前仆后继的投身于革命,听从革命的召唤。孙中山对中国了解十分全面,与此同时,他也在积极学习西方的进步思想。
此后,孙中山尝试发动的革命活动一次次以失败告终hellip;hellip;1911年10月0日,孙中山领导的史上著名之“武昌起义”终获成功,这也就是今日为众人所熟知“辛亥革命”。(更多“辛亥革命”的详尽细节以及孙中山为新中国设定的革命计划在T.C.Peng于1997年10月在CAF所发表的文献第3-4和第11页有记载——参考文献1)
当孙中山从海外获知胜利的消息后,他没有立刻动身返回中国担任新国家领导人职务,尽管孙中山的革命支持者以及信徒强烈希望他去执掌国家。这是因为孙中山更加希望新体制下的中国能得到西方共和体制国家的广泛认可。在孙中山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仅有的92天里,他没能够得到足够的财政援助和军事支持,孙中山此时知道自己已无力完全颠覆清廷所建立的旧有权力结构。于是,孙中山心甘情愿地放弃了临时大总统总统一职,由此争取袁世凯投身于革命,建立新的国家共和体制。(袁世凯-原清廷高级将领)
孙中山从来不迷恋权力或是金钱,他放弃临时大总统一职后,很快便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铁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袁世凯借机假设“总统”片刻时日后,仍然妄图复辟帝制,此举遭到所有的人强烈地反对。在偏偏地谴责声讨声中,袁世凯不堪压力,很快由于心力竭乏的原因离世。与此同时,北方军阀在国内一片乱象的背景下并不准备放弃自己的“地盘”,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一个人庞大的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君主专制体制国家正在慢慢转变为一个新的共和国体制。不过,体制改革初步成功伴随着多年的动荡。
孙中山唯一的财产是一栋由海外华侨向他捐赠的房屋。
在没有官方职务的日子里,孙中山与自己的妻子宋庆龄度过了两年相对平静的时光。(宋庆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姐姐)在此期间,孙中山起草了一系列建设新中国的计划(其中包含“实业计划”),并建立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学说,这就是三民主义。
该三民主义是:
1.民主:共和国属于全体国民,包括所有种族和民族,包括满人(清代统治阶级)。国民互相之间不应该有任何敌意或排外,在新的共和国里人人平等,没有歧视。
2.民权:政治权力附属于人。对于一个拥有庞大的人口并在在帝制统治下长达4600年的国家,孙中山在选举前倡导“民主实践”。
3.民生:经济发展可以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农民可以平等的拥有土地。例如,台湾1945年从日本回归后,地主放弃他们的土地,以换取公司的所有权,这奠定基础工业的增长。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虽萌生于台湾,但民国已开始基本遵循孙中山的经济改革路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看到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之智慧。“民权”、“民生”虽已成功,但此时的中国唯独欠缺“民主”的真正实施和开放的政治参体系的建立。
不分日夜的辛苦的工作过后,致力于挽救中国孙中山健康状况恶化。孙中山在于北方军阀谈判时,已经病得十分厉害。孙中山最终因肝癌的原因于1925年1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人们多么希望孙中山可以多活些时日!在孙中山去世前,他想用尽自己最后的时日陪伴在他妻子的优美的音乐旁。悲痛欲绝的宋庆龄在孙中山在世的最后日子用钢琴为自己的丈夫演奏了最后的绝奏。
成千上万的人站在孙中山殡礼的外围,此后每年3月12日被国人定为“植树节”。每年大家都会在这一天亲自种下一棵树(以表示对孙中山的纪念)。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真正的巨人。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深刻涉猎儒学与中国经典,后来游学海外吸取西方科学的、民主和平等先进思想。孙中山是新旧智慧统领于一身标志,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最完美的融合。
参考:
1.Tzy C.Peng:《Sun Yat-sen 1866-1925》中国论坛(USA),1997年10月,诉13,N。2,第3-4页、第11页。
作者介绍:
Ruby Tsao拥有台湾国立大学学士学位;从密歇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通用资源科技公司总裁;掌管“Tsao基金”。
作者笔记:
我被邀请参加“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的活动(在我的家乡-武汉),该事件给了我一个在政府官员和教师面前发言的机会。在谈论到“辛亥革命”精神时我强调,“这是知识分子的革命,他们将中国从毁灭的深渊救回,并且鼓舞人心。”从孙中山在的遗嘱说到“革命(改革并不是推翻)尚未成功,同志(所有人知识分子)仍需努力!”位于武汉的“辛亥革命”博物馆与美术馆联名展出名为“忠山”的炮舰,这艘舰船在1938年被日本击沉,1922年在广东,孙中山曾在此舰上花费50余天时间处理军阀兵变相关事宜。
此次旅程是令人温暖与感动的。我会永远记住孙中山为今日美好生活所奉献出的爱和做出的牺牲。
外文文献出处:Chinese American Forum. Apr2012, Vol. 27 Issue 4, p13-14. 2p.(ISSN:0895-4690入藏编号:75151662数据库: Academic Search)
附外文文献原文:
Sun Zhong—shan(Sun Yat-sen)
The Fathe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866-1925
By Ruby Tsao...
Octobet 10, 2011 marked the l00th Anniversary of “Xin Hai Revolution' led by Sun Zhong-shan,his official name in China. His other names were Sun and Dr. Sun Yat-sen as he was known in the west.Today in China, there is an intense interest and respect for him as seen from numerous programs on Chinese TV and articles in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A new Musemn of Xin Hai Revolution just opened in Wuhan,Hubei- the site of the first revolutionary victory He is recognized as the one who overthrew the Qing Dynasty to build a new republic.Thus, he is highly revered as the FATHE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the beginning of a new China. (See editors note)
Sun Zhong-shan was born in 1866 in a poor village named Cuiheng Cun of the Guangdong Province in China. His older brother went to Hawaii to start a farming and cattle business. At age 13, he was sent to Hawaii to join his brother. Not knowing even the English alphabets, he ended up nevertheless winning the second place honor of his class in the school and even received an award from the King of Hawaii. He then entered OAHU COLLEGE, the same school President Obama attended (the name was changed). In Hawaii, he learned American ideas of democracy, freedom and equality. He became a Christian that fostered his idea of 'Universal Love', his favorite motto.
Suri Zhong-shan continued his education at a medical school in Hong Kong. He never made much money as a doctor because he often gave free medical treatments. At the time, Chinas Qing Dynasty was way behind in modernization, entirely incompetent, totally corrupt and losing territories to foreign powers. He became a revolutionary to start a regime change in China. However, lacking a military force and relying only on donations from overseas Chinese, it was very diffcult for him to overthrow a well-established monarchy.
Sun Zhong-shan was constantly hunted as a rebel who was a threat to the Qing government. Many times, he had to flee to foreign countries where he took the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 from which he fonnulated his own plans for the new China. Once he was arrested by Qings consulate in London, England. He smuggled a note out to his teacher who saved him from certain death in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745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